Browsed by
Category: 学习

学海无涯

更改访问网上邻居的默认用户名

更改访问网上邻居的默认用户名

当前电脑(XP)的登录用户名是wang,而另一台电脑设置(Ubuntu)的共享目录只允许yxh用户登陆。从当前电脑登陆该电脑时,会被直接拒绝。需要修改为以yxh名义登陆。(当然,也可以注销当前用户,换成yxh登陆当前电脑,不过这样就要中断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

采用net命令进行设置即可,例如目标电脑名是linuxubuntu:

net use \\linuxubuntu /user:yxh

输入yxh的密码后,就可以在当前电脑直接登陆linuxubuntu这台电脑了。

iLBC相关说明

iLBC相关说明

在两篇RFC文档中对iLBC有比较全面的介绍:

1、RFC3591 Internet Low Bit Rate Codec (iLBC) 这篇主要是讲解iLBC的基本原理,非语音处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很难看得明白。

2、RFC3952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Payload Format for internet Low Bit Rate Codec (iLBC) Speech 进行RTP传输是必须遵守的规范,VOIP领域人士基本能看明白。

简单点说:iLBC采用8KHZ,16bit采样,但是分成两种模式:30ms(毫秒)模式以及20ms(毫秒)模式。最初只定义了30ms模式,后来考虑到窄带网络丢包的情况,增加了20ms模式。目前大部分设备多采用的是30ms模式。

30ms模式是指每30ms发送一帧,则每帧数据是400bits (50bytes),如果是20ms一帧,则每帧数据是304bits(38bytes)。

在SDP描述中,必须明确指明codec名字是iLBC。

如果是20ms模式,必须在SDP中明确指明,否则会认为是30ms模式。在RFC文档中有如下描述:

If 20 ms frame size mode is used, remote iLBC encoder SHALL receive “mode” parameter in the SDP “a=fmtp” attribute by copying them directly from the MIME media type string as a semicolon separated with parameter=value, where parameter is “mode”, and values can be 0 and 20 (where 0 is reserved and 20 stands for preferred 20 ms frame size).  An example of the media representation in SDP for describing iLBC when 20 ms frame size mode is used might be:

m=audio 49120 RTP/AVP 97
a=rtpmap:97 iLBC/8000
a=fmtp:97 mode=20 <– 30ms模式中,多数厂家的设备不会携带这个attribute。

需要注意的是SDP协商与一般的codec协商有不同,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ptime不能应用到iLBC的协商中。iLBC总是采用最低速率模式,例如,只要一方要求30ms模式,双方都必须使用30ms模式:

That is, an offer of “mode=20” receiving an answer of “mode=30” will result in “mode=30” being used by both participants.  Similarly, an offer of “mode=30” and an answer of “mode=20” will result in “mode=30” being used by both participants.

注解:我想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当然,也有历史遗留的可能),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30ms模式,避免对媒体资源的重新调配。

不能使用ptime的原因在于一个RTP包中,可能会封装若干个iLBC包,这种情况下ptime无法表述究竟是哪种模式:

Parameter ptime can not be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specifying iLBC operating mode, due to fact that for the certain values it will be impossible to distinguish which mode is about to be used (e.g., when ptime=60,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distinguish if packet is carrying 2 frames of 30 ms or 3 frames of 20 ms, etc.).

注解:在一个RTP包中封装多个iLBC包的方法,实在让人感觉多此一举。即没有减少流量,也不能降低丢包对语音质量的影响,反而增加了网络设备的复杂性。从实际应用来看,也没有什么人会采用这种方式。

新增加一个”读书”栏目

新增加一个”读书”栏目

日常偶尔读点书,享受一点阅读的乐趣,也许需要记点什么,就开辟这个栏目。

现在正在读的书是南怀瑾先生的全集,好多本啊,累死我了。另外正在学习的技术类书籍(说文档可能更合适)是37signals的GettingReal,也是一篇让人拿起就放不下的文章。

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RapidSVN: Working copy locked

RapidSVN: Working copy locked

昨天Commit代码时,网络意外中断。今天再次Commit时,RapidSVN提示出错:

Error: Error while performing action: Working copy ‘… …’ locked.

看这描述的意思,是本地文件在上次操作时进行了锁定,由于没有正常退出解锁,导致后续操作无法再继续。

要解决也很容易,将上次的操作clean掉即可,点击菜单 Extras -> Cleanup,清理完成后,重新Commit即可成功。

Google开放实时通信框架WebRTC

Google开放实时通信框架WebRTC

据说WebRTC是Web方式进行语音、视频实时通信的框架。项目地址如下:

http://sites.google.com/site/webrtc/ (需翻墙浏览?)

暂时还不太清楚这个技术的细节,不过如果像Google宣传的那样,就可以实现高质量的web通信方式。传统的SIP软终端就面临很大的挑战,从另一方面来说,可能也是一次打破现有格局的机遇。

在ubuntu环境中运行SIPp

在ubuntu环境中运行SIPp

SIPp是一个非常好的SIP性能测试工具,我们一直用它,:-) 不过一直是在windows环境中使用这个软件。

而最近忙于将已有系统迁移到Linux环境,因此就有必要研究一下linux环境下的SIPp,我们以ubuntu环境为主。在ubuntu环境中安装、运行SIPp基本是非常简单的,因为ubuntu的软件源中已经加入了SIPp,不过运行时有些地方需要注意。

下面我们逐一进行介绍:

step 1: 安装SIPp

sudo apt-get install sip-tester

step 2: 运行SIPp

命令与windows环境的SIPp一样,需要注意的是Ubuntu/Kubuntu的网络环境中,缺省会安装一个循环网卡,如果运行SIPp时不指定本地地址,SIPp很可能会以该Loopback的地址填写SIP消息中的各项参数,导致大量呼损。因此我们只需注意以-i指定本地地址,以-p指定本地端口即可。下面是两个示例:

运行SIPp接收端程序:sipp -sn uas -i 192.168.1.10 -p 5060

运行SIPp发起端程序:sipp 192.168.1.20:5060 -sn uac -i 192.168.1.10 -p 5061 -r 3 -rp 1000 -m 30000

SIPp错误: Error opening terminal: cygwin

SIPp错误: Error opening terminal: cygwin

在运行SIPp进行测试时,经常有人会问到:“为什么我运行sipp会出现下面这个错误提示呢?”

Error opening terminal: cygwin

这个错误是说SIPp无法找到运行时必要的terminal信息,这有可能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导致的:

(1)计算机上没有安装cygwin。cygwin是必须要有的。

(2)直接在command命令行窗口运行sipp。这个是最常见的错误。大家可能觉得把cygwin的bin目录以及sipp的目录加入到path路径就可以直接运行sipp了。直接运行时,还是没有指定cygwin的terminal信息,同样会出错。

那么该如何运行SIPp呢?

请注意SIPp安装后,在“start”程序组中建立了快捷方式“start sipp”,我们应点击这个快捷方式来运行SIPp。这个快捷方式,实际上是指向SIPp安装目录下的批处理文件:startterm.bat。打开这个批处理文件,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首先进行了terminal信息的设置,然后进行了必要的mount操作,最后才能正常运行SIPp。

通信协议与字节序问题

通信协议与字节序问题

传统的通信协议通常采用字节序进行定义,与现代的VOIP协议采用文本方式定义截然相反。采用字节序方式的优点是效率高、节省空间,但是也引入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普遍的就是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的问题。

x86CPU采用little endian字节序,而power系列采用big endian字节序。little endian是低地址存放最低有效字节,而big endian是指低地址存放最高有效地址。通常又把big endian称为网络字节序。
big endian比较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例如数字0x12345678在CPU中的存储顺序如下:

Big Endian

低地址                                             高地址
—————————————–>
+-+-+-+-+-+-+-+-+-+-+-+-+-+-+-+-+-+-+
|      12      |       34     |      56       |      78     |
+-+-+-+-+-+-+-+-+-+-+-+-+-+-+-+-+-+-+

Little Endian

低地址                                             高地址
—————————————–>
+-+-+-+-+-+-+-+-+-+-+-+-+-+-+-+-+-+-+
|      78      |       56     |      34       |      12     |
+-+-+-+-+-+-+-+-+-+-+-+-+-+-+-+-+-+-+

在通信协议中,往往采用Big endian定义。

在通信协议设计时,位域的定义也有这个顺序的问题。另外,对16/32位整数,也需要注意进行主机字节序和网络字节序的转换。

下面以RTP协议的一个定义为例:

相应的C代码定义为:
struct RTPHeader
{
#ifdef RTP_BIG_ENDIAN
uint8_t version:2;
uint8_t padding:1;
uint8_t extension:1;
uint8_t csrccount:4;
uint8_t marker:1;

uint8_t payloadtype:7;

#else // little endian
uint8_t csrccount:4;
uint8_t extension:1;
uint8_t padding:1;
uint8_t version:2;

uint8_t payloadtype:7;
uint8_t marker:1;
#endif // RTP_BIG_ENDIAN

uint16_t sequencenumber;
uint32_t timestamp;
uint32_t ssrc;
};

其中,sequencenumber,timestamp,ssrc在发送和接收时,需做字节序转换。C语言中,常用函数为:htons,htonl,ntohl,ntohs。